資料來源:嬰兒與母親 10月號 NO.396

採訪撰文/翁昭鈺
諮詢/
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主任 陳若琳
長庚醫院顱顏中心語言治療師 王淑慧
圖片/本刊資料室

當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,總是咿咿呀呀的讓爸媽摸不透。因為寶寶想表達的爸媽永遠都不懂,所以只好大哭大鬧發洩情緒引起爸媽注意。相信許多爸媽都有這種無法和寶寶溝通的困擾,本期請到專業的教授與語言治療師,讓您了解Baby Signs(嬰兒手語)的妙用,不再只是望著鬧脾氣的寶寶,而是開始與寶寶進行親密的對話!



Part 1 知識篇

嬰幼兒手語 語言溝通的開端
根據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主任陳若琳博士表示,嬰幼兒手語是由兩個加州大學心理系教授Linda Acredolo和Susan Goodwyn發現,寶寶在很小的時候,便會出現一些動作或手勢,而寶寶會出現這些動作,主要是因為有一些感覺想跟大人溝通,透過這樣的方式,藉由手勢展現出來,如此也可讓大人了解寶寶是有知覺的,而嬰幼兒手語便可以讓還未學會說話的寶寶,透過一些肢體的互動,讓親子知道,溝通並不只是透過口語表達,還可運用肢體傳達,搭起大人跟寶寶溝通的橋梁,建立寶寶的信任感,長庚醫院顱顏中心語言治療師王淑慧也認為,嬰幼兒手語的學習可減少溝通不良的狀況,並且強化溝通效果,讓寶寶在學習口語發展的過程中不會感到受挫。

溝通並非單一的傳達 而是全方位的訓練
聲音‧肢體‧眼神 缺一不可 
如果從整體溝通的概念來看,王淑慧治療師認為,兒童語言發展,從過去只重視口語發展,到近一、二十年發展成為全方位的概念,口語溝通包括了二個大項,1是聲音,即說話,2是肢體,包括眼神,舉個例子來看,當寶寶還不會講話,一開始利用學習嬰幼兒手語之後,就會眼睛看著媽咪,並且用手摸著屁屁,代表想要上廁所,這種簡單的肢體傳達這也是一種溝通。而所謂良好溝通,代表至少有兩個人,而且具有共通的話題,需要至少3~4次的來回輪替,使得話題有延展性,才能算是良好溝通。如果與寶寶溝通時,話題產生中斷,父母可以觀察寶寶是否會用肢體,尤其使用手勢指著他想要的東西,用手指物代表寶寶和東西之間是分離的,父母也可以清楚知道他想表達的意義連結物為何,而當他指著這個東西,大人也會用眼神關注之,這樣也完成一種溝通。

Part 2 學習篇
依照寶寶的生理發展 學習循序漸進 
嬰幼兒手語的觀念是由西方國家引進,因為西方人在溝通的模式中,口語傳達不只是以口說展現,而是會輔以較誇張豐富的肢體展現,相對的,東方人在表達的過程中,則以口說為主,肢體的表現則顯得較少,面部表情也較為平淡,但其實寶寶口語的發展過程中,是會透過對肢體的傳達和理解,而構成一連串的學習互動。其實,嬰幼兒手語不一定需要依照制式的手語動作,父母可以和寶寶建立專屬的親子手語密碼。那麼,如果家長想帶寶寶學習嬰幼兒手語,應該如何進行互動呢?

從大肢體到小動作 
王淑慧治療師強調,溝通是全方位的,在這過程中配合肢體、口語、聲音,會讓寶寶出現更多細微的動作發展。陳若琳教授說明,由於寶寶的肢體動作發展,會隨其理解能力和生理發展的成熟度而有所改變,因此教導較小的寶寶時,可循序漸進的從較大的動作開始,比如說將手張開,代表想要抱抱,或者從簡單的生理需求,比如說指嘴巴代表想吃東西或想喝奶,接著當寶寶的手指較為靈敏時,可發展至較細微、複雜的動作,比如說翹起大拇指代表好棒,或者可教導其暗示性的詞語,比如說拿鞋子代表想出去玩。寶寶的肢體發展是從中央到末端,須配合寶寶的生理及認知發展教導肢體動作,這不僅有助於寶寶的口語學習發展,也可訓練寶寶的肢體表現。

將手語融入日常生活中 
隨著寶寶年紀的成長與環境改變,可多使用會立即用到的辭彙教導,王淑慧治療師表示,比如說:帶著寶寶一起講童書的時候,就搭配手語演出動物的表情和聲音,可依照不同的童書主題來玩遊戲,也有助於寶寶融入故事中的情境。或者在聊天的情境中,使用問答的方式,增加誇張的表情和聲音動作,都可激發寶寶對於手語和口語意義的連結。

完整句子的引導式學習 轉動寶寶小腦袋
究竟要如何與寶寶達成良好的溝通目的呢?王淑慧治療師表示,需要多利用寶寶時常接觸到的情境,以及時常需要的東西,比如說:我想要喝水,大人可先拿起杯子示範一次,並以引導的方式,來回的互動問話,務必搭配聲音、手勢、意義的傳達,並且盡量與生活經驗做連結,並注意溝通時不能只是使用單字,而是以完整的句子表達,並且能引發寶寶的思考回答。
問話步驟示範:
STEP 1:你想要喝水嗎?
STEP 2:喝水要用什麼?(聲音、意義連結)
STEP 3:你想要用哪個杯子喝水呢?
STEP 4:那我把這個杯子拿去洗一洗,你覺得好不好呢?(加上動作)

約定俗成的手語學習
過於制式化的手語學習動作,王淑慧治療師表示,這種嬰幼兒手語學習比較常用在發展遲緩,或者語言發展沒有那麼快的小朋友身上,特定的動作可以增進寶寶記憶並且學習表達。一般來說,正常的小朋友逐漸長大之後,會慢慢減少使用手語,但若是有障礙的小朋友,則必須多促使他使用手語,比如說:你想要這個?還是那個呢?我不懂,你可以告訴我嗎?或者使用兒歌的方式進行對話。

3大發展 從Baby Signs的學習開始

肢體發展
陳若琳教授強調,嬰幼兒手語並不只是帶著寶寶學手語,而是需要搭配口語以及動作意義的相互連結,才能構成完整的學習,寶寶在學習手語的時候,因為需要大量的肢體表現,因此動作也會較為靈敏,對於寶寶細微動作的發展具有幫助。

口語表達
就如同王淑慧治療師強調的,語言的訓練是全方位的,寶寶在學習開口說話之前,會經歷一段需要肢體表達的時期,而這樣的訓練,更能讓寶寶開口說話時,懂得與人溝通,並學會完整句子的傳達,而非只會說單字。

腦部發展
由於寶寶在手語溝通過程中,因為溝通方式良好,較少出現被大人忽視、不了解的感覺,大人的關愛還有互動刺激,寶寶的自信心也會相對增加,比起同年齡的寶寶來說,腦部發展也更好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袋鼠親子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